——回望我的2013
岁月总是默默无闻,不给人们以半点醒示。无论你何以慵懒,亵渎光阴;无论你何以惜时如金,劳其筋骨。当你走到一个时间的节点,总会回首曾经的光阴,回首曾经光阴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总会有一番感慨。满足的蜕变为憧憬,遗憾的转化为智慧。一旦穿越时光的临界点,谁也无法回到曾经的驿站,再去亲历那一段柔情似水的情感,再去身临其境咀嚼那一段不如意的苦涩与无奈。人生之旅一条单行道,无力回旋,只能在岁月的过后,把曾经的美妙窖藏,把曾经的无奈蜕变为岁月里的一抹睿智。也许太过沉湎于岁月的柔软,当新年的钟声又一次敲响,便潘然醒悟:一段时光就要惜别,一段时光就要莅临。回眸过去的一年,记忆中流失的时光又呈现眼前。
涛声依旧,按部就班的工作
工作,依然是我的主流曲。去年的年底,在回顾了一年的酸甜苦辣、得失分逢后,对工作上的事很想轻松下来,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角落,漫观红尘,静听到岁月的律动。但是这么多年来对工作总是兢兢业业,务求更好,加上总与数字打交道,即养成了严肃、认真、高效的工作方式。一年来的工作实绩,自我评价总体上是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同的,但在部分问题在处理方式上“一根筋”,一不小心触及到了问题敏感区,结果事与愿违,问题没有解决好,还把自己夹在了左右不是人的境地!不过好歹也还是明白了,这是一种高深领导艺术的,够得学!于是在现实与理想间,对工作上的问题,逐步在学习圆滑、奉承、多变和口是心非。
一年里,遇到了许多难题,经历了许多事,好在对于那些出其不意的物象,世事难料的变故,不再惊恐,不再去思索“十万个为什么”,渐渐视为常态,因为所有的事物都不会永恒静止的。比如,今年的全国上下的中国梦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比如,今年光盘行动、狠刹吃喝风的八项规定与纪律作风整顿;比如,今年影响全球的雾霾与纷乱的国际形势;比如,还有今年的“高官落马、嫦娥登月”等等等等。虽然令人眼花缭乱,却也彰显了微妙变化的态势。于是,在过往的日子里,慢慢地醒悟:尽管会世事无常,尽管会出其不意,然而,这些偶然里蕴含着必然的规律。
母亲,依然是我最大的牵挂
自从去年母亲在外个人居住后,有关婆媳间的不高兴的事基本上平息了,母亲所住的地方紧邻我们家,时不是都可以去看望下老人家,看缺少点什么就赶紧添上;她也时不时到我们家中吃饭、玩耍。要出远门时,也先去看看,实在忙不过来就打个电话,给她说清楚,好久回来,免得老人家担心。
母亲是个勤劳、和善、朴实的人,不知从什么开始,就和她所租住房邻里的几个阿姨成了很好的朋友,并且送了好些土给她种,从此我们家的蔬菜基本上就不用到市场上去买了,就连做豆瓣的辣椒都全是她自己种的,好些时候根本就吃不完,还弄得到处去送人,为此还时不时的数落她老人家几句,让她少种点。特别是糯玉米,也不知种了几季,反正从最早出来的,到中秋后都还有吃的。后来母亲看确实吃不了,就干脆弄到市场上去卖了,自己有了钱,母亲很开心,差不多有两三个月就叫我不要给她钱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套40几平的小户型公寓式住房,价格才3000多点,与兄弟们商议后,立即就买下了,准备叫母亲去居住,母亲看房后非常高兴,但说两年后再去住,原因是还她还想种两年地,并且说两年内,她哪都不想去,现在这个地方还安逸。就这样,按她的心愿,一早到晚开开心心地忙活着,直到今年下半年的那一天,幺兄弟打来电话,说要叫她老人家去带那个小侄子,她突然间一下改变主意了,第二天就收拾行装去幺兄弟家带娃娃去了,临走时笑着对我说,阳光城那房子只有过几年再回来住了。这个时候我们看得出来,其实她最想做的事还是和她的小孙子在一起。
我也不知道,她究竟种了多宽的地,母亲临走时,把我带到了她所种土地,当我看到那地时都快晕了,至少两三亩,种蔬菜和玉米的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块种上了红苕,还有另一块则种着大豆。红苕、大豆还没有成熟,她说她差不多时,会回来收割的。果然,在随时节的到来,母亲算着时间也回来了,红苕挖了1000多斤,大豆也收了100多斤吧,兄弟几个都分了些去,也送了不少的人,差不多一半都留在我们家了,于是今年有幸天天吃红苕饭了,呵呵呵。而每每此时又更加牵挂母亲,平时电话是保持联系的,每次电话,只听得她老人家欢快的声音;偶尔也去看看她老人家,精神、身体状况还不错,听她说,好似又找到了一块地在种菜了。哎,怎么说呢,由她去吧,只要她老人家高兴。
亲情,那难以割舍的阵阵悸痛
还是春节前几天,送母亲回老家,却逢舅公去世了。在记忆中,舅公就是个严肃、不多言语的独行侠,舅婆去世得早,一个人拖着几个娃娃长大,什么事都多,做什么事都养成了风风火火的习惯,相当不容易。记忆中最深的是每年春节、端午、中秋还有阿婆的生日,他都会到我们家看望阿婆(他的二姐),每次都是独来独往,有时想与他同行去走人户,结果他走的相当快,怎么也赶不上,他也不会等你,结果还是各走各的了!每每想起他昂首挺胸、疾走如风的样子,又是好笑,又是敬佩!本应去参加舅公葬礼,但因年底事多,加上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只好让母亲带礼代表我们敬孝了。
而又在前几天,接到老家小婊叔的电话,说姑婆也去世了。姑婆已经是我们家辈份最高的长辈了,家住在老家的一个古镇的场口上的农村,各方面的条件相对我们家来说比较优越了,小时候听父亲说,我们家以前是个大户人家,太公、太婆家教相当严,姑婆从小接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教育,即养成了贤良淑德品性,到老姑父家后,一直都是个把持家务的主,这到正好迎合了老姑父贪耍、好闲的习惯,按以前的习惯是男主外、女主内,从此赶场呀、走人户的事基本上老姑父负责了,做农活、看家的事理所当然有成了姑婆的事了,记忆中,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以及阿婆或父亲的生日,差不多都是老姑爷到我们家串门,很少见姑婆的身影,不过我从小就很喜欢老姑父的,因为他是个吹牛大王,小时候给我们讲了好多好多的故事。记得在家时,差不多每个春节我都要到姑婆家去的,每次去的印象是,姑婆总是笑容可掬的样子,穿着端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也许是亲情关系吧,总是感觉到那么的亲切。最后一次见到姑婆,是在父亲的葬礼上,姑婆显得已经很老了,头发斑白,但穿着依然端庄,仍旧是那样一脸慈祥的笑容,没有想到那竟然是最后的一面!当半夜接到小婊叔的报丧电话后,彻夜未眠,想了许多许多,姑婆那慈祥的笑容总是挥之不去。可惜又因必须参加会议,又只得让兄弟回家代行敬孝,并按风俗行娘家人的应尽的礼节。
细细想来,岁月无情,宛若一条绵延的河流,日子就是河流中的浪花,先辈们则是河流过的粒粒水珠。那样的细碎,那样的晶莹,那样的百转不回。他们在绵延中留下的印迹,沉淀了岁月的精华和传奇,让我们在阅读中,慢慢地去品味那阵阵悸痛。
4。20,故里风景依稀
1991年,当我独自背负行囊,从喧嚣的城市到了这与世隔绝的邛崃山旁、灵鹫山侧苗溪山之中,从此与山为伴,看日出日落、云舒去卷,感秋叶的飘零,听秋雨淅淋的日子。10年后,又随单位的迁建,从大山之中又搬到大城市边。多少年来,回想起曾经苗溪山如云往事,昔日点滴都重现眼前,望不穿的邛崃山脉依然默默地矗立,走不完的弯弯山路仍然静静地盘旋,看不到尽头的云雾依旧痴痴地等待,下不停的秋雨仍旧淅淅沥沥地缠绵,油墨画般地秀出了久违的美丽,如温柔绽放的玫瑰,却又隐隐感觉到远逝的刺痛。
当我们搬迁走后,地方政府一直努力,要求将原老基6万余亩土地及资产收回,但却因补偿费等原因影响,无法达成意愿。然而,随今年芦山4。20强震的发生,老基地刚好位于震中,为支持芦山灾后重建,省政府要求我单位无偿将土地及资产交给地方政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了。有幸我负责资产的移交,更有幸重回久别的故里与之亲近。
上得大坪山时,却遇阴雨天气,逐以《诉衷情》“濛濛细雨袭坪山,四野漫惆烟。 迷离山影如画,世外有田园。 游子去,此归还,意翩翩。登高目断,往事依稀,恍若昨天。”以此诉说故地重游的欢悦心情;上得金沙时,见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断壁残垣、一片狼藉、物是人非,逐以《桃源忆故人》“冬来复踏金沙路,回眸牵魂故土。 叶落半、苍桐树,但凭西风主。当年多少炊烟舞,而今空余残垣幕。纵有万言千语,却与谁人诉。”以此追忆曾经的往事;在正式移交当日,想到曾经的第二故乡已经再也不属于我们了,很是有些失落与感慨,逐以《桂枝香》“登临尽览,正故里初冬,天色清浅。注目姜城风景,芦溪似练。游云峰翠斜阳里,对西风、青颜无减。半坡残筑,苗溪瓦屋,古茶香晚。 忆往兮、山高水险。看千军万马,旌旗漫漫。壮志豪情灵鹫,多少好汉。甲子风云非与是,悲欢离合昨天远。旧时些事,依稀梦碎,逐随风散。”以此抒写了自己对苗溪无限的眷念之情。
一抹微笑,记忆流失的时光
面对纷繁快速发展的世界,很想把时光慢下来,于是怀着乐观的心情,总把自己拟置身于梦想的桃源世界。为记录生活与心情,近年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2013,这一年也不停地写,我也不知道停不住的到底是笔还是记忆。有太多太多的事物和想法想要写下来,好的、不好的、伤心的,开心的,从春天到冬天、从城市到乡村、从所看到所想,都一一地记下来了,无论是三月繁花,还是十月悲秋,都是在细心地品味着自然的诗情画意,以及享受美好生活的惬意。
一抹微笑、记忆流失的时光,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休。回望过去,似五味杂陈的矛盾的心情:有点激动,有点害怕,有点憧憬,有点迷茫,但也多了一份豁达,一份淡定,一份热情,一份理智。昨天、是梦,回不去。今天、依然是梦,随时会醒。明天、也许是梦,但我的未来不是梦。2014,一切从“心”开始!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