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存心要做宅女的,元旦商场一定会大减价。可我之所以闷在家里,实在是因为翻遍了手机也找不出哪个号码可以打过去并且把人约出来,所以只要找理由安慰自己:天太冷了,公交车上一定很挤。想来想去真是替自己担心,除了在学校或是必要的场合我需要和别人交往以外我都是自己一个人,偶然听别人说这个周末要和某某某去吃饭或者参加聚会,心里暗生佩服,我怎么就找不到个人呢。
刚上大一的时候,心里其实是很焦虑的。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没有课,由老师和辅导员带着参观校园。初来乍到,和谁都不熟悉,即便是同宿舍的同学也是客客气气的,大家都表露出极大的宽容和友好。我本就不善言谈,一下子让我和这么多人认识,这么多人说话真是很难啊,我尽量表现得活泼开朗可暗地里真是很累啊。也许是因为不是适应新的环境,总是想给别人发短信,告诉别人我在干什么,可能这样会增加一些安全感。可是给谁发呢,父母肯定不行,在他们眼里大学就如天堂一般,怎么会有不顺心呢。高中时期的朋友们呢,得了吧,我可不想让他们觉得我过得不好,而且他们也没有给我发啊。选来选去,我选定了一个暑假刚认识不久的哥哥,他为人稳重大方,肯定不会介意一个小妹妹给他发短信,而且我们刚认识不久,就算他知道我的焦虑也没地说去啊。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骚扰,新的生活无论哪个方面都会给我带来一定得焦虑和不安,自然短信就铺天盖地的过去了。开始我还不敢发太多,基本内容都是食堂的饭菜是如何的好,学校的景色是多么的好看,或是发现年级某个美女要不要介绍给他啊(其实后来的短信也都是这个内容)。开始他还是很积极的给我回的,不过后来短信越来越多,相信他也有些烦了,毕竟每天都要上班,时不时的还要加班出差,还要应对我这样一个小妹妹的短信,回的短信的字数也由几行变成了几个字。
其实我的心里很明白,不应该这样打扰他,可是我似乎把他当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他回的短信恐怕我收到的短信也就有10086的或者屈臣氏的了吧。我多么希望以前的朋友能够给我发短信,和我说一下他们大学的生活、感受,我曾想最起码开学的第一天也会给我发短信吧,告诉我他们多么的激动。可是没有,他们悄无声息的消失了,或者说忘情的投入到了新的生活里去,遇见新的朋友,丝毫顾不上我这个以前的老朋友了。
后来对于学校的生活我也渐渐熟悉了,但是说适应的话还是没有,只不过是记住了课表,每天按照课表上课下课回宿舍而已,吃饭也有了固定的食堂,不再每天纠结去哪个了。而那个哥哥呢,我都不再好意思给他发短信了。内种紧张焦虑不安的心情也许并没有淡化,它还是在一些场合(例如和学长学姐交谈时,完成部长分配给我的任务时)时不时的跑出来骚扰我,但是我已经能够把它融入进生活中的每一件琐事里面,把它缩小而不是放大。
有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有些人能有那么多的朋友呢?看似和谁都很熟悉,走到哪里都有他们认识的人,每次看到他们都是和不同的人在一起。而我呢,总是扎在一个固定的小圈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我们几个在一起,我们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就是我陪着你,你陪着我,虽不见得关系有多好,但能保证不落单。可是,我仍觉得孤单,晚上一个人望着窗外,自然在路灯的照耀下,星星是看不到的,窗外的护栏总给我一种身处囹圄的的感觉,和我的心一样,那么的不自由。风也不甘寂寞,追赶着疾驰而过的汽车,留给我凛冽的呼喊声。是不是谁都像我这样呢,是不是生活本该就这样,我想是的。毕竟人人都是一个体,个体就需要有一定得空间属于自己,内些看似善于交际的人说不定也有自己的苦衷。相识到相知总是很难的,学校里,部里举行的活动确实提供了很多机会认识别人,可大多都是交换一下姓名,好一些的下次见面时还能打个招呼,差一些的就当没看见。可打个招呼又能怎样呢,这样勉强的礼貌几次之后就会忘记了。网上总是说人际关系如何如何的重要,大学里除了学习就是积攒人际关系,甚至还有好多书籍告诉你应该怎样发展人际关系。可是对我来说,这些都太难了,也或许是我放不开,性格使然吧。唉,说完性格使然这四个字,我又不禁嘲笑起自己来,不愿改变自己,还羡慕别人。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