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有点寒意的京城吹着凉爽的风,温柔地拂过我的身旁。脚步缓缓地走到燕园,这里曾经埋藏着我的梦想,高中时代的信仰一直停留在这“百年学府”中。我细细品味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的景色似曾相识,仿佛见到老朋友一般,心中充满了感动。巍峨的博雅塔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老人紧闭的心扉,饱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静谧的未名湖或许是这位老人的知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一塔湖图”的美景应运而生。看着路旁的枫树已渐渐泛红,有些不知名的小树也披上了金黄的衣裳,唯独杨柳还郁郁葱葱地依傍在湖边,这样的景致正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所描述的那般优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年前,我的信仰在这里,属于高中时代的花季为了这充满学术和人文气氛的燕园,朝夕奋斗。那段奋斗的青春里,有默默坚持的苦涩,在理想和现实中纠结的心酸,还有与梦想缩小了距离时的甘甜。奋斗的时光总是这么美好,那么地充实,与天堂般的大学相比,我更喜欢那苦涩的味道。
一路走来,看惯了绵延不绝的长城,气势宏伟的故宫,精美别致的颐和园,我却更想注视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距离酒店不远处有对夫妇,一大早就看到他们摆个小摊在卖早餐;地铁隧道里,随处可以看见那些为谋生计的,极其平凡的小贩们,他们辛苦地工作或许换来的只有绵薄之力的生活费用,为的也是养家糊口,能在这座城市立足。一座城市里,有色彩斑斓的一面,也有灰白的一面,这些风景都会使我的青春有更丰富的阅历。
大学的青春时代,我的信仰依旧在这座城市里,唯一改变了的是,我更想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这个世界,用文字去感受世界,文字就像我的知己,洞悉我所有的心事。我热爱这座城市,在这里扎根已成为了我的信仰,而这次的远行,独自,一个人,为了心中不变的信仰重新出发……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北京,北京”,我远眺着挂满霓虹灯的咖啡馆,人行道上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景色,我在想:在这座城市里,有太多的如微尘般的人们苦苦地挣扎着,但他们也许都是寻找着,追逐着那奄奄一息的碎梦,当他们年老了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为了这份追寻的勇气而感动?
三。雨季不再来
当火车缓缓地驶出站台,这座城市离我越来越远,背影也越来越模糊,眼泪已情不自禁地滑过我的脸颊。望着那些来去匆匆的人们,我想:他们会留恋这座城市吗?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旅途,第一次如此奔波,第一次自己独自走去未知的远方。这一切,只为了心中不变的信仰,为了不留遗憾的青春。有人说:“青春是一场远行。”青春,更多的是代表勇敢,大胆和坦荡,带上自己装着青春的旅行箱,踏上青春列车,怀着梦想,驶向那个名叫未来的远方。或许,在征途上有或大或小的挫折,我们或许会有不如意,但我坚信“风雨之后便是彩虹”。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青春时代,总要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些什么,上帝是公平的,选择了远行,便得到了丰富的阅历,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选择了停留,便得到了安稳的人生,却失去了远行的勇气和自由。
三毛说:“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眼睁睁地看着那留不住,却又慢慢溜走的时光,你是否有些感触?属于青春的那份迷惘与忧伤,从记忆的指间滑落;那份疼痛,带着风中悲鸣的草帽,从燃烧的风中飘过。
终有那么一天,我们带着一脸的沧桑,看着满目疮痍的繁华,对青春说句:“再见!”我们要做的,是紧紧抓住青春的尾巴,因为雨季不再来,流逝的青春也不可能再重新上演。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