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节专业课上,授课的外教G先生因为课程无法继续进行而愤然离去。
事情是这样的:两星期前外教给我们布置了两篇作文,并要求两星期后上课时将写好的文章带来,作为当堂授课的内容。平时这门课都是一星期交一次作业,结果这次隔得时间一长,班里大部分人将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等到外教再次提起时,大家恍然大悟。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这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的直接原因源于我们:一部分人因为平时偶尔不做作业老师也不会责怪他,没有想到不做作业会有如此后果;另一部分人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没把作业当回事儿,把精力都花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上了;还有一小部分人,也就是大学里总是存在的那一小部分人,他们已经彻底放松了,他们散漫惯了。
我很内疚地承认自己这一次属于第一种人。平日里老师们都管得很松,从没有说是没有完成作业就发脾气的。老师们肯定都带有一种特殊的同情心的:“都是大学生了,我也是从这样的十二年寒窗苦读走过来的,我知道他们很累。这一次就算了,大学里让他们轻松一些吧”。是的,毕竟人生苦短确是真理。可外教说什么也不干。事发当天他红着眼睛用微微颤动的声音对我们说了一些让我感慨不已的话,大概意思是:“我是你们的老师,这是我今天上课要讲的内容,我要给你们详细讲解这几篇作文。你们没有写,我却已经为此做好了课件,那么现在你们要求我讲什么呢?”这位平时在我眼中和蔼可亲的高高大大的外教顿时变了脸色,我感到了他的无奈和气愤。虽然如此,他还是强忍着眼泪布置了练习,然后果断离开。若换成是其他老师,他们还会有其他可教的东西,他们会用默默地承受弥补这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后果。他们不会这样伤心,更不会发脾气走人,他们也许脸上反应不大内心却充满自己也无法解决的矛盾。很多同学自发组织去追上他道歉,希望他回来上课。G先生似乎接受了道歉,却并未改变主意,扬长而去,只留下我们静静的思索。
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理由,我相信这样一个成熟的中年人不会轻易伤感。
曾经看过一篇分析中国大学教育的文章,大概是说中国的学生到了大学就开始放松,而此前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在为考上大学而努力,甚至可以说是拼命。如果将我自己套进这句话的格式,那么我确信自己也是如此。而说美国学生是在大学时期拼命努力学习,此前那段我们认为很悲惨的日子他们过得好很多。我虽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我从G先生身上看到了这样说的道理。G先生从小在美国接受教育,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也许他认为大学生正处于努力学习的时候,不应该有丝毫懈怠,像完成作业这种事情更是绝对不能怠慢的。因为这是他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你不做作业就是不尊重他,不想上他的课,那他也不必求着你拽着你。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他不会像我们其他老师一样设身处地地体谅学生的”疾苦”,因为他在那个”从大学开始奋斗”的国度成长。你不完成作业,就是在挑战他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也会用他的方式去维护他的观念和他的权利。我并不是只见过这一个例子:上学期的美国外教S先生在隔壁班上那个学期最后一节时,因为下大雨所以很多人没来上课也没有请假,只有一小半人准时到达。一节课过后人数并未增多,最后S居然也红着眼睛离开教室。
他们作为教师的一份责任感都在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与教育制度差异之间苦苦挣扎。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