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大学空旷的走廊上,一名年轻的清洁工小伙子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他在试着解开麻省理工学院一名颇有名望的教授花了两年时间才解开的题目。教授兰博及其助理见到有人在黑板上涂鸦,一边斥责,一边趋步走来,小伙则转身迅速逃离。然而,当他们走到黑板前,却被眼前的答案惊呆了,因为——“perhaps it’s right。”
威尔,一个具有强大数学天赋的天才,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他虽被教授兰博认为具有爱因斯坦一样的智商,却拒绝接受他的赏识和提拔,甘愿做一个身份低下的清洁工工人。看到此处,我颇为不解,一个如此优秀和杰出的青年怎可如此践踏自己的才华,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怎么到了他手里就化为粪土一文不值了?教授更是心急如焚,因他做不到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一个堪与爱因斯坦齐名的天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拖一辈子的地板。
任何一个心理正常的人面对此情此景,都会首先高度怀疑威尔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教授也不例外。为此,他大动干戈,风风火火的请来一位又一位心理医师,然而,威尔凭借自己极高的智商,用各种“独特”的方法一个个羞辱了他们。教授无法,最后使出杀手锏,请来自己大学时期主攻心理学的室友,西恩。于是,一场捕捉心灵的奇幻、惊险之旅开始了。
影片最后,当西恩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一步步走进威尔的心灵世界,开启那扇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门时,威尔泣不成声,终于卸下伪装的面具,坦承自己的自卑,不再游戏人生,开始勇敢的面对真实的自己,并认真规划自己的生活。
纵观影片,威尔的自卑来源于儿童时代的阴影。家庭暴力以及爱的缺乏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无人关注、无人在乎的弃儿,从此,自卑的种子深埋心底并强烈影响着他以后的所作所为。这从影片当中的许多细节即可窥见一斑。譬如,在酒吧赢得女友斯凯拉尔的芳心时,他还不忘向先前调戏斯凯拉尔未能如愿的克拉克炫耀:“看!我得到她的电话号码,你却只能吃甜甜圈!”他试图用一种微不足道的胜利,去践踏别人的自尊,以赢得心里的些许平衡感,这种强烈的嘲讽却近乎幼稚的做法其实正是威尔自卑的表现。他有着爱因斯坦一样的智商,却甘于当个普通的清洁工人,可是他却又偏偏不安分,宁愿乘坐20多分钟的火车,也要到世界一流的科技学府,写下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才解得出来的方程式的答案。他之所以这样做,在我看来,一方面,是践踏自己的才华,是对自己最强烈的报复。而他报复自己的原因,恐怕也是出于深深的自卑心理。他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自卑,痛恨自己的一无所有,没有亲人,没有关爱,没有他童年时代本该拥有的一切一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打击别人。一个没读过大学的清洁工工人都解得出来的题目,却难倒了世界一流学府的知名教授及其诸多杰出的学生,这件事情的本身不就是对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种冷嘲热讽和无情奚落吗?
威尔的自卑心理让他产生了很强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自卫能力。他逃避现实,不敢认真面对生活,不敢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甚至不敢大胆的承认自己对女友的爱。当西恩问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神情虚伪却一脸认真地答道:“我想去牧羊。”西恩怒不可遏,开门下了逐客令:”please get out。”威尔一脸惊愕,因为从来都是他奚落别人,伤害别人,这次却在毫无预兆的情形下,被一个糟老头给撵出房门,这深深地触犯了他的自卑之心,因为他——竟然——被别人——被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糟老头给奚落了。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使得他丧失理智,他几斤癫狂的诉说着西恩的悲惨遭遇,一遍又一遍的击中西恩的软肋,借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威尔因缺乏爱而自卑,因自卑而不敢去爱。他怕自己爱了之后,会因女友凯斯拉尔的背叛而深深地受伤,他受不了那种伤害,所以他宁愿选择分手,宁愿不接受女友的爱,也不敢在情感上下那么大的赌注,因为他输不起,因为他只有在永远的获得女友的爱的基础上,才会感到快乐,才会感到内心的安稳。否则,他宁愿无情的拒绝,也不愿意让别人有一丝一毫伤害自己的机会,因为他强烈的心理防御机制不允许他这样做。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