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文章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爱情文章 > 正文

不是所有的白头偕老都是幸福

时间:2012-11-01  阅读:994  作者:同禾

嫁给他时,她16岁,他14岁。她出身地主家庭,虽说只是比一般的农民过得好一点,但当时这样的“成分”足以让她在说媒时落在下风。而他家,却是光荣的贫下中农,兄弟多,母亲在当地又颇有威信,一家人在乡里也算是有些名气。因此,当她带着娘家打发的一头牛嫁进他家——虽说这样的嫁妆在当时来说已是十分风光,足以让她在婆家挺直腰板——但她依旧显得很谦卑,处处遵循着传统的媳妇道德,事事都不敢违逆公婆,得罪兄弟,尤其不敢对他说一个“不”字。二岁的年龄差和传统的以夫为天的思想,也让她像一个姐姐、一个母亲一样照顾他。为他缝制新衣,为他赶制新鞋,生病了侍候着,生气了任打任骂。就算后来有了孩子,也丝毫不能移走她对他的重视。不许顶嘴,不许反对父亲,父亲没动筷不许先吃,这些成为她子女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农村农事繁重,她也一力承担,不让他受累。她总说:“他是读书人,不应该做这些。”于是,种地、打柴、喂猪、养鸡……无论脏活重活,她都乐在其中。而他,却总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她为他付出的一切。

不久,他考入了县城最好的高中。这在当时落后的山村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她自己没读过书,对读书人有着一种盲目的敬仰。于是,在她眼里,他更如神抵般威严,而她则更加卑微得如同他脚旁的一颗灰尘。她愈发地崇拜他,事事都想着他。家里有好吃的,除了长辈的部分,她总为他留着,舍不得吃上一口。有了新布料,她也总寻思着给他再添件新衣裳,而自己的衣服却总是补了又补。等他回来,她更是如同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就算再忙的农事她也都放下,只一门心思地侍候着他。

对他读书,她也不遗余力地奉献着。那时,到县城没有班车,进一次城要靠双脚一步一步走去,翻山越岭,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遇上冬天,大雪封山,不仅山路更难行,一双薄薄的布鞋也难以支撑雪地的行走。而那时的学校资源短缺,学生要柴米自备,每月交到学校统一安排。而他,也许是因为没有假期,也许是因为想逃避农活,常常是一学期只回一次家。送柴、送米的任务,理所当然的落到她的头上。无论天气如何,无论生病与否,她从未耽搁过一次送柴米的时间。他,却仍旧是那幅理所当然的样子。

但他确实是读书的材料。转眼高中毕业,他如愿考上了远方一所大学,成为当地第一位大学生。她更加以他为傲,更加心甘情愿地为他奉献着。大学在远方,不再需要她送柴、送米,他回家的次数也更少了。她便守在家里,为他抚养孩子,为他孝敬父母,安静地等他回来。然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又如何能抵抗大城市的花花世界?在那个远方的没有她的世界,他看到了许多与她完全不同的女孩,她们独立,有活力,不是卑微的守着他,而是可以与他侃侃而谈,与他思想相接,这似乎为他打开了一片可以畅快呼吸的天空。很快,他遇上了所谓的“爱情”,他想离开那个一直卑微的她。他忘了她为他做的一切,他不想见她。之后的七年时间,他便一直停留在城市,即使家书如雪,他依然坚持着不再回家。直到二哥带着父母的命令从家乡赶来,才将他带回了她面前。然而,面对她的,不是她想像中学成归来,与她幸福一生的画面,而是一句冷冰冰的“我要离婚”的话语。她完全无法招架,不知该怎么办。深处山村,从小受着“三从四德”熏陶的她,哪里接受得了“离婚”这样的新兴名词。她只一昧地哭,不知反抗,她对他的决定从来都没有反对过,这一次,她仿佛也只能听他的摆布。幸好,他的家庭都极力反对,母亲更是用与父亲离婚相要挟,他坚持了很久,才最终妥协。他们的婚姻终究保住了,可谁能说这究竟是幸与不幸?

之后,她更加紧紧地守着他。母亲去世,他入县城工作,分了房子,三儿、四儿也入城读书。她便将父亲交由二儿媳照顾,跟着他搬到了县城。他回家一趟,她会催着他快回来;她回去一次,也尽量在最短时间返回。她不顾一切地只管守在他身边,饭做好了端到他手里,他换下衣服她默默洗掉,若他有什么病痛,她更是寸步不离地照顾着。他从不用做什么家务,也不用理会她的感受。只管着自己的工作,遇到不顺心,他也自顾自地将火发到她身上。但她太卑微了,就算他骂她、打她,她依旧满脸笑容地对他嘘寒问暖。丈夫为天,她觉得只要他在她身边,即使为奴为婢,也满足。

相关专题:幸福 儿子 照顾 卑微

上一页
1/2页
下一页
赞(1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口述故事情感文章情感美文情感日志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优美文章经典文章情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