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施工一线的通讯员,我很幸运地参加了股份公司举办的第十二期宣传报道骨干培训会。然而,一张没拍好的照片让我感慨良多。
背着相机,带着笔记本电脑,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北京上课。振奋、欣喜之情难以言表,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听课。
上课的第一天,新华社摄影记者邢广利老师给我们讲解人物摄影中黄金分割点、背景、景深拍摄练习,理论讲解后,邢老师便拿起自己的相机让我们练习。轮到我了,拍照前,还提醒自己:背景要避开光亮的窗户,先对焦……,刚习惯性地拿起相机,邢老师就说,“停!相机拿的不对!”“哦,我的左手应该托住相机镜头下方。”“咔嚓!”我拍好了一张,邢老师竟然神奇地从我拍摄的角度,判断出我将人物放置画面的中心了,并不是按要求拍摄的。“来,重新照!”我对焦后,右手的动作又忘记了,“老师,为什么镜头移过来,人就模糊了?”我“咔嚓”又按下了快门,老师耐心地给我讲,“先对焦后,右手按住快门不要松动,移动镜头,将人物放置黄金分割点,再按快门。”嗯,这一次,我才拍对,邢老师虽然没看照片,他已经知道这次是绝对没问题了。我为学到这个新的摄影技巧兴奋不已。
以前拍照中,构图我是比较讲究的,也慢慢地学习用光,会了PS技术之后,就很少再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了,直到前几个月人民网的编辑老师打来电话说:“小姑娘,以后投稿要发原片给我们!”没办法,那次的稿件只能登文字稿。一次,山西省交通厅厅长段建国来检查时,心想千万不能错过最佳瞬间,我发现作为一名女同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他男记者不好意思和我挤,我的钻空儿神功让我抢拍到最佳瞬间,将原片和稿件一起发过去,幸运地被刊登了。沾沾自喜之余,再没想过自己还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了,而这张没拍好的照片让我认识到了不足,同样让我也想到写作中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为什么我写了不少,但是好文章却没有?我曾采写过项目部的几个人,其中有经理、总工、副经理、科长、职工。但每次自己列出的采访提纲都不能写出人物事件的高潮部分,不知道读者是否感动流泪,至少我没有被感动。在施工一线,我更有深入一线的素材优势,而往往跳不出来这个思想圈子,缺乏独特的角度、缺少看事件的高度。
“从台下到台上仅仅有几米远,但是我走了四十年。”曾经的学员成为今天讲台上的老师,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助理罗光明老师谈及他四十年的奋斗史。人们总是羡慕成功人士头顶上的光环有多么亮丽,却很少关注他们背后的执着和付出。能在事业的道路上坚持四十年,令我敬佩不已,让我再度意识到热爱就不要轻言放弃。有很长一段时间,往报社、各大网站投稿很多,但很多石沉大海,我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通过这次中国铁建的宣传报道培训班的学习,现在重新思考,使我懂得了自己要有追求,永远不放弃,要像各位老师那样,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刻苦钻研新闻报道知识,自己需要进一步猎奇抓准写作角度和提高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还要读更多关于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改革发展的书籍,吸取更多的思想精华。提高自己现场采访技巧,有效地引导被采访者的兴趣话题,和大家做心灵上的真正朋友。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