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一个物质丰富、精神缺失的年代,我们偏执于物质的追求而忘记了精神才是最闪光的东西,我们追求的生活越是丰富多彩,而我们偏偏又如此寂寞孤独,我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而这其中有一样东西,我们缺失的越多我们就变得越可怕,那就是精神。
最近一段时间,作家马伯庸的一篇短文《焚书指南》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其中不乏口诛笔伐者,也不乏鼎力支持之人。他在文章中笃定地写道:假如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焚书取暖,你会先烧哪些书?我的选择是将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列为首选。
该作家观点是否失之偏颇有待讨论,然而对现代人浮躁的理性批判却是不容置疑的。你不妨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状态,其中的不合理性令你膛目结舌。这个压力甚大的时代里,你不难发现很多人振振有词地将婚姻明码标价,有车有房那是最低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你会发现文化和知识并不是最受礼遇的东西,选秀、选美一夜成名等常常博得更多眼球,这样的背景下,追师之人少得可怜,追星之人却多得无与伦比。你可以这样解释,这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必然趋之若鹜,所以书店里成功学和明星的传记往往是卖得最好的。在一个一夜爆红、一夜暴富的舆论渲染中,谁不曾想一夜成名、出人头地。但是再好的解释也否认不了一个事实,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整天沉溺于网络、电视剧、成功励志的生活方式确有庸俗化之嫌,在多元视角的冲击下,读书这种古老而又厚重的精神修养方式早被我们弃之如草履,事实上,我们丢失的不仅是书本,更重要的是精神食量。
人之贵在于精神和品格。精神的修养远胜于物质的索取,我们不用人人皆成大方之家,但我们都需要一颗厚重的心灵。面对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我们已经透支了过多的热情,我们更需要用心灵之光去照亮孤独的精神世界!大众化时代,我们需要融入社会,然而融入社会的共性并不需要否认自我,相反更需要提炼独立的精神和品格。我们常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能发现问题,但是却很少将问题摊到自己身上,正因如此我们的感叹的精神滑坡会频频出现。因此,不妨对物质世界少几分渴求,对精神世界高几分标准,我们不否认物质世界,但也绝不能舍弃精神生活。
补精神之钙正当其时,然而如何补充呢?身体补钙上有万千种方法,精神补钙更是各执一端。笔者以为首当其冲的是读书。读书并非泛泛而读,而应该是有针对性地读,择其有养分者而读之,择其真善美而从之,人心向道,道不远矣。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