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的晚上,离明日的别离还有1小时30秒,窗外没有知了的聒噪,也没有猫婴儿般的啼哭。我回过头,是一号床的空荡,二号床手机闪耀着的点点的灯光,三号床的《懂我再爱我》的曲调在黑暗而空荡的寝室上方盘旋。我转过身,屏幕上的英文字符不再,只剩白茫茫一片。脑中却闪现着一副画面:草长莺飞的季节,午后的小道上,一辆马车驶过,在如画般的女子前停下,车内的人伸出手,盈盈的笑着“共度否?”车外的人低下了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我摇摇头,努力搜寻着这似曾相识的想象:初春,马车,盈盈如水……哦,明白了,是班婕妤与汉成帝罢,只可惜,班婕妤日后失宠,做《团扇诗》一诉衷肠,反倒成了千古怨妇的代言词。更可惜的是,世人也只是记住了她的《团扇诗》,却忘记了她曾经的惊艳,就如同杨玉环,留下来的不过只是马嵬坡下,一抔黄土,曾经的甜蜜,曾经的海誓山盟早已化成两行清泪渐行渐远。
所以,再美好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永远都在缅怀当初的惊鸿一瞥,而旁听者永远都在唏嘘着最后的遗憾。倒是纳兰先生一语点醒梦中人:人生若只如初见。希望,多年后的回忆一如初见,时光,过滤掉了忧伤,留下了微笑。
曾记否,在秉烛夜游夜,几人一行,敞开心扉,句句在心。
曾记否,在那飞升的孔明灯上,倒影着诸多身影。
曾记否,在繁忙的地铁站,我们在人群中穿梭,差点掉落半路的行程。
太多太多的画面,是讲不完的故事;太多太多的故事,是说不尽的欢笑;太多太多的欢笑,是弹不尽的乐曲;太多太多的乐曲,是道不完的哀伤。也许,我们早就明了,很多的相遇只是萍水相逢,但是我们却在水面放声歌唱。那一年,我们的青春,激昂中夹杂着忧伤,透露着丝丝的无奈。每一段的时光,都是那么的深刻,在繁忙的行程里变得缓慢。那一年的我们,保存着已有的习惯,坚持着或许还是可笑的原则,即使是执着了不该执着的,也不愿改变。是是非非,迷迷惘惘,前路已过,后路难测,谁也不知道,身边的人会陪自己走过漫漫旅途,只是单纯的希望在这成年之殇中有人能握紧我们之间的手,一起走到最后。
转眼间,我的世界在一天天开始改变,在时间的尽头,闭上眼,我是不是还可以回忆起那:
千寻一颦,迷离一霎。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