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雅赋网 >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正文

平庸便是莫大的好

时间:2012-07-19  阅读:1068  作者:钟师慧

弗洛伊德在著名的“三我”论断中,将一个完整的“人格”剖析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以快乐为原则,追求本能的欲望;“超我”以完美为原则,遵循至高的道德规范;而“自我”以现实为原则,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使人成为贴有自己心灵标签的个体。我们大多数人倾向于“自我”,在早上睁眼的那一刻到晚上闭眼的那一刻之间,无不“平庸”得度过。我这里的“平庸”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指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也是主流人格。我觉得,能如此“平庸”,便是莫大的好了。

“本我”自然是不值得提倡的。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不同于低等动物,就在于有大脑机能产生的意识。意识可以阻止一系列违背人类社会规则的本能行为。这便是“自我”发挥了效用。我们都是从只知张嘴啼哭的婴孩逐步成长起来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新的意识,塑造自我的人格。

而我重点要谈的是,为何我提出甘于“平庸”,而不是做一个超我的人。

一方面,在“超我”中,过分追求理想上的完美是我不赞同的。这样的人大都不是成为“奇才”,就是成为“疯子”。抑或在彼时被称为疯子,几百年后被人认可,称为别人口中的奇才。就拿梵高来说,他的自传里,译者的跋中摘录了一段《纽约时报》中的一段评论:“他已去百年,但他的文字依旧鲜活如初。…字里行间始终驻守着一个真实的天才,比人想象中还要真实和精彩百倍。”几百年后,世人终于认可了梵高。可是当他活着时,他的内心盛满了委屈与苦楚,死后的一切赞誉他亦已无从知晓。这种认可,对他本身来说,是否有意义,有多大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我每每为梵高叹惋,不为他的遭遇,而为他的内心。我对他的崇敬似乎可以让我体尝到他艰难生活时心中的苦。或许他当初不一心执念于作画,而是继续做一名基督教教员或是别的,他可以清贫且安详地度过一生。但是他不是别人,他是那个被后世称为“奔向太阳”的人。若如我所设,后人会失去一个奇才,但于他自己,未必不是好的。

我一直对那些有着完美理想的人心怀敬畏与羡慕,也一度想成为那样的人。但是我也十八岁了。经历了高考,就要迈入大学这个小社会了。所以要思考的事情自然变得更加贴近现实了。有一个至高的理想与完美的人生规划是好的,也是必要的,但未必一定要实现它。我认为,尽力而为 就是最好不过的了。过分追求只会使事情呈现“物极必反”的态势。所谓人生,不过是对美好事物的一场又一场的追逐。追逐了,经历了,这过程本身就是收获,而且不会后悔。这样一来,看看身边的人,所谓“大家都是平凡人”也大抵如此了。每个人都看似平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却无一不塑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格。

另一方面,完美的道德标准也未必人人都要达到。几周前的周末,我路过一个天主教堂,听到里面正在做礼拜,就进去听了一会。其中有一大段大致是这样的:小偷偷了你的钱包,你不要责怪他,不要生气。你要这样想,他偷了你的钱,是因为他需要这笔钱,你应该宽恕他。我听了之后恨不能理解,古有“愚孝”,这样的善良是不是“愚善”呢?我敬佩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们,但我不够虔诚,还未能一一理解。我总觉得,做人有善良的心是必需的,但也不能一味宽恕。

再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就是“无私奉献”,但不得不承认的就是,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为己。我们衡量他人、集体、个人的利益的同时而为己。献出自己的一切去保障他人的利益,这对大多数“平庸”的我们来说,并做不到,所以才会出现那些英雄、模范。在大事前人人为己,这个“己”说的小点,是“我自己”,说的宽泛点,是“与我有直接关系的亲人,朋友,爱人”。我们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更需要对他们负责。

相关专题:平庸 人格 完美 标准

上一页
1/2页
下一页
赞(1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感悟人生生活随笔人生哲理励志文章心灵鸡汤人生格言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生活感悟人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