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的看待人生,沉浮不定却隐隐有类似于真理一样的东西主宰着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庄子逍遥游中,我们看到“无所待”的境界方是人生一世所求的终极境界。那么“无所待”的境界就真的是真理吗?个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出发点的一段较为长远的旅程目的地。儒家的“修身”、佛家的“彼岸”都与此相通。其实,都是方向不同,出发基础不同,同时人们又都认为其难以达致。
那些境界是存在的,或者说是存在于每一个有思想的人的脑中,是人人追求的。只是现实与所追求的境界之间的路途是遥远的。一些觉悟很高的人——只能说他比一般人离追求之地更进一步,于是他就有可能成为人们的标杆榜样了。例如,先贤孔子、老子之类。他们在常人眼中已为圣人,似乎达到了诸家教义所求的终极境界了。但是世间无处不在的矛盾又由此产生了,终极是极尽永恒,而人类生命有限,以有限求于无限,诚然难有所得。成语中的“以五十步笑百步”大可用于此处,改为“以五十步羡百步”,“羡”是羡慕的含义。
旨在论述:走向终极境界的人们,走的路程少的人在羡慕走的路程多的人,归结到最后,其实他们都还在路上。
那么人难道就真的难以抵达“彼岸”,去寻找终极境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是完全可以的。人的精神、人的思虑是这个星球上除生命产生以外的另外一种伟大的物质构成,思想的产生令人类超然于其他物种。我想说的是,人的思想在脱离了人世俗务后,澄澈的思虑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就是在追求终极境界的一次伟大进步!有了这一进步,长此以往,人们在精神上已达致一个新的高度,虽然仍是肉体凡胎,但是也再没有通往终极境界的障碍了。
那么人生的沉浮却正是人的思想能否通至终极境界的决定性因素了。沉浮之中,尤现心性,沉浮之后,尤见心境。
只有沉稳的看待人生沉浮,保持澄澈思虑,方可“无所待”于世间,逍遥于俗世红尘,不染丝毫尘埃。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