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动手写点像样的东西了,其实写作一直在零散地进行着,只是不成规模,不成气候吧。转眼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现在的我,思想上比起以前来说,无可否认地成熟了很多,也一度不谦虚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思考问题的逻辑都更具备现实的可能性,至少,不再作过多无谓地猜想。虽然偶尔也会放纵意识中沸腾的骄傲和张扬,但比起过去,比起几年前的自己,明显地,我能觉察自己在成长。
一年前陆续地不少高中或者初中的同学联络上我,那一瞬间,体会到一股浓浓的温馨,亲切的感动。原本以为,几年的时间流逝,自己会被生疏和距离抹去唯一一缕在记忆里淡淡的痕迹,可原来,都那么深刻地记着我,谈笑间掀翻尘封往事,稚嫩青涩的中学时代……潮涌般的回忆好似一架时光机,让我深刻感受着彼此记忆的巨大引力。然而网络上的交流带来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掺杂着几载春秋的落差,那种温馨和亲切就逐渐被稀释得很淡很淡,最后只言片语,化作沉默,或是尴尬而礼貌的问候,最初的那种热情和兴奋就降至冰点。我不禁回想起家中长辈们长年累月挂在嘴边的一些说辞,顿然发觉一阵无奈,一丝悲凉。父辈们操持着工作和生活中不尽美好的东西,诸如繁杂零碎的生活琐事,波橘云诡的人事交际。不厌其烦,言语恳切地为我们这群被他们视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作引导,教我们,不轻信不外露不张扬,教我们敛起自己的锋芒,学会低头,顺从。不要逆主流、标新意,这是长辈们的良苦用心,成果也斐然可见。走出中学校园的困顿束缚,各自扬起希望朝着理想的自由和美好阔步,然而不过是几年的光阴,不存间隙的同窗情谊如同被梗在高而陡的崖壁,只能遥望,注目叹息。
遭遇这样的尴尬,原本是令人深感痛心的事,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承受,选择妥协,并不停给予自己安慰,比如我们的成长与蜕变,比如时空不可逆的矛盾,比如彼此的心不再适应,心性的改变。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会想,真的是这些理由吗?还是我们整日浸泡在与社会接壤的边缘地带,因为懦弱,因为怀疑,为自己的心筑起一道高墙,困住自己,也挡住对方的来路,久而久之的,对方,也不愿再来了,有种无力地质问:难道从青涩懵懂的纯真少年转为成熟稳重的青年斗士,注定让我们原本耀眼的青春无处安放了吗?
其实人生未必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未必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我曾一度陷入苦闷,茫然不知自己未来的方向,我曾经,就想找到一份稳定适合的工作,不必愁柴米油盐的来路,也不必穿行在霓虹商场,徘徊不定取舍。不用太多,钱还能有钱淡淡的铜臭气息,我堂堂正正地领取我付出劳作的报酬,风风火火地填补生活中留白的画册。但眼下的生活却不像我设想那般轻松,我从不否决父母念叨我没有宏图大志的定论。因为我总觉的,我能确定的就是这辈子,父母有体面恰当的工作和生活,我按部就班地完成设定的学业,我想要的生活就是安逸,就是一种直觉平缓过渡到死亡的状态,这样的平缓不是生活的乏味,而是生活的一种状态。那些不存在于我生活中的刺激和惊险,我从不强求。看到网络或者传媒报道的种种骇人听闻的灾难事件,那些极度逆境中挣扎存活的人们,我同情,怜悯,也心生畏惧,大众评论员们慷慨陈词,称颂人的坚毅,将这些不幸定义成那些人的财富,是他们绝无仅有的生命体验,如果是我,我不要。我也从母亲那里听来一些事情,大概说的是江浙一带一名有钱的老板,跟父母和朋友一起出行的时候的排场行头,令我父亲母亲这样工薪层的普通人咋舌,钱,于他而言只是一种符号了,他可能还要更远大的追求,也可能爆发一场、绚烂一生,但那种生活中缺失的本真大概也无法估量了。
不能确定还有没有下一世,那么这辈子,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的灵魂松绑透气,让它自由选择人生的去路,能从容释放真性情狂欢的酣畅淋漓。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