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到姨爹家拜年,席间姨爹提到他的一个表亲,这表亲现在生活在北京,在中国石油当什么经理,年薪300万。这位表亲还是个博士,娶了个老婆是大学教授,不久前又在扬州买了栋100多万的房子……总之,不是我们这个阶层所能想象的。而当初,他两次参加高考,才有大学上……
我只能感叹,唯有憧憬。感叹这是离自己最近的励志故事,我只能称之为故事;憧憬自己是否也有一天被他人这样提起,来激进后来人。
想想,如果自己高考落榜,是否还有勇气复读,上所谓的高四、高五。如果不上大学,我现在应该跟着师傅学手艺;或者跟着一帮人到外地打工,赚钱娶媳妇;亦或者学开车、学修车……应该庆幸自己过了本一线,还能上个重点大学。再想想,自己现在上大二,估计自己“拼死拼活”要在大学期间找个女孩谈个恋爱,家乡在扬州,在西安上大学,毕业后十有八九会分手,各奔前程。在大学拿了几次小小的奖学金,得到几张无关轻重的奖状证书,当了几学期学生干部,经历几次生活波折,然后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跨出校门,找到一份过得去的工作,月薪两三千,假如混得还行月薪涨到五六千,这样三四年过去了,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集了几年钱,之后房贷……也或者,大学就这样一人,几年后出来随便找份工作……好吧,我承认自己想的太多,太远,不切实际,有妄想症倾向!或许大概,之后我们会不会按这样的流程进行下去?我们就这样把日子过下去?
过年走亲戚,长辈们都感慨,“一代人接一代人”,当初还穿着开裆裤皮的不行的孩子,明天就要结婚了,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有了。多少年之后,我们看着孩子们嬉戏打闹,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
诸葛亮不愿在乡下度过一生,竭力寻找出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多年后回忆说:如果自己当初不到日本留学,不结交到这么多有志者,自己会不会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样,平凡地待在小县城里度过一生?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会不会我们就这样过着和大多数人差不多的生活,然后用年薪300万激励着下一代;会不会我们就这样匆匆走一回,感慨生活就是这样,社会就是如此;会不会……
俗语如是说:“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没有光的反射,金子怎么发光?杞人忧天也好,无病呻吟也罢,如江苏高考作文题所说“拒绝平庸”。
不甘平庸,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让人不安!
……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