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实在是一首很美的诗,清新超越,谐婉动人。与曹植的任性恣情不同,曹丕是一个有反省有节制的人。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中这样写道: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确实,就因为曹丕做了天子而贬低他的诗,因曹植在政治竞争上的失意而抬高他的诗,这种做法是很不对的。中国人常说:“愁苦之言易工”;又说“诗穷而后工”,一个人越是遭到不幸的打击,他的诗越是容易写得好,诚然如此。因为诗是一种感发的生命,这种感发的生命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然界给你的感动,一个是人世界给你带来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你要是没有这些遭遇,就难以引起内心的感动,也就难以写出能够感动别人的好诗来,可是偏偏就有一些人虽没有碰到过很大的挫折失意,生活上比较顺利,却也能够写出好诗来,这样的人,必然是具有更好的诗人禀赋的人,曹丕如此,晏殊亦如此。
魏晋的时代,是中国文学觉醒的时代。魏文帝曹丕是一个有反省的理性诗人,所以他在文学觉醒的大背景下走了一条批评衡量的道路,这实在是一条很不讨好的路,因为他无法给后人一个学习的阶梯,所以后世的人们更多的是推崇曹植,习其词藻华丽,对偶铺排雕饰,为齐梁诗歌的雕琢埋下伏笔。曹丕,这位感性和理性兼长并美的人,对历史的盛衰兴亡同样有敏锐的觉悟,他知道曹魏早晚也是会必然灭亡的,所以他不主张厚葬,只求尸骨回于大地。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曹丕在论文中如斯写道,给与了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每读到这一段话时,我总是会怆然伤怀,就这样简短的一段话,他却开启了多少中国知识分子的梦!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从曹丕到如今,已是近两千载的悠悠时光,子桓先生,你是否可曾想到,两千余年后的某个夏日午后仍然会有一个小女子被你的品格诗作感动不已而为你愤愤打抱不平呢?若是你地下有知的话,不知又会作何感想呢?才疏学浅,还望多多见谅……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