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去的自己只是一只思想被束缚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的蚕蛹,那么如今,我已破茧成蝶,振翅欲翔了。
——前言
2011年9月7日,这个日子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于我,或许就是终生的记忆吧。
一大清早,当大家都还在被窝沉睡或者在教室晨读的时候,我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就这样搭上了校车,匆匆忙忙赶去大学城参加“4+1”的培训。
在这里,我见到了即将去服务的那个项目学校的领导——莫永平主席,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刚签约的新老师,她也是我们学校07级数学学院的学姐。老师很亲切,一看就是很容易接近的那种,反而是我自己,对于第一次见到的人总是很慢热,有一种怯怯的感觉。
吃过午饭后,终于坐上了开往江津的车。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支蓄势待发的箭,终于迎来了离弦的那一刻。走过了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县、乡、村,饶过了无数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我终于来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地方——江津区骆来山学校。
在这里,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留守儿童”。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确实失去了很多很多:城里的孩子上学有父母的专车接送,他们的父母却因生活所迫只得赴外地打工谋生抑或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城里的孩子可以经常接触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他们则多是在土里打滚长大的;城里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式生活,他们却因“留守儿童”这项枷锁,终日与行动不便、目不识丁的老人为伍……
然而,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并没有看到因离开双亲而致的孤僻,反而看到了他们身上类似一般孩子的快乐。那无暇而天真的目光令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之动容——原来爱如此博大,她可以弥补亲情的流失,她可以湮没伤痛的极限。他们用他们的真诚,滋润着我们逐渐干涸的心灵;他们深刻地向这个世界阐释:他们可怜却不可悲,他们留守却也如此快乐!
可能学校比较偏远,没有娱乐,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但我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我不寂寞。这里的生活很充实,虽然每天晚上都要检查各种纸质资料、网上信息,每个周末都要家访,但只要能和孩子们在一起,能看到他们的成长,能听他们老远就开始喊大姐姐好,我感觉无比欣慰。整天在学校待着,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孩子的陪伴,我从未感到过孤单,反而觉得自己也回到了童年。
在这里,我每天伴着星星,踏着晨露,天还微亮的时候就起床和孩子们一起晨练。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活会很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而每天也只能等学生下自习后才能停下一天忙碌的脚步。然而,对于我来说:这里的每一天都可以让我体会到快乐与激情,让我感觉我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这里的孩子们喜欢我,与我做朋友,让我在老师和大姐姐的角色中时时转换;孩子们尊重我,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责任与义务。当然,他们偶尔也会惹麻烦,让我不知所措,这又让我开始思考、学习怎样教育学生,教会他们辨别是非。学校里的老师们对我也很好,课间我们一起沟通交流、讨论生活,让我对社会多了一份新的认识。学校里的领导们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就像是我的伯伯、叔叔一样,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中,他们都及其所能地帮助我、指导我。或许这里和都市存在着生活条件的差别,但是我同样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体会到了快乐与激情,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让我过得很充实。
当然,这里的生活也有艰辛、也有不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长大了,我开始学着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的大人,摆脱自己的稚气;我开始学着如何与人为善,让自己在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我开始学着承担责任,让自己更多的思考自己的行为。
在这三个半月里,我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弥补他们缺失的情感而工作着、付出着。集体生日前,再琐碎的纸屑、再危险的场景,都不乏我们忙碌的身影;家访途中,即使道路泥泞、山峰陡峭,即使双脚沾满泥沙,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活动比赛中,我们总能记录大家的精彩瞬间,却留不住自己灿烂的笑容……即便如此,我们无怨无悔,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欢笑声,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