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忆起刚上高一的那会,那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刚大学毕业、扎着马尾的女生。她给我们上课、课讲完了,时间却还剩下大半,于是她便组织我们唱歌,然后我的名字就被钦点了,硬着头皮走上去,唱的、便是那首《江南》: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绕我们流连人世间……
歌词给我们的意境很美,好像也是从那时起,心里开始升腾起对江南的向往了吧。生长在北方的我,因为没见过所谓的烟雨凄蒙,因而心里的勾勒也越发来得逼真、来得感性:总认为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景色中一定要有一个打着花纸伞、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在那向晚的青石板街上徘徊……也是在那时,读到郑愁予的那首《错误》,只一眼,我便喜欢上了这首颇具情调的小诗,想来引起共鸣、相见恨晚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也是这首诗,唤醒了沉睡在心底的古朴情调,也更加强烈的想去到那溪水潺缓的江南小镇,想看看在那芭蕉掩映之下的阁楼绣窗里是否真有那如莲花般等在季节里的容颜。
前些天,和一位高中挚友谈了些关于山水诗方面的东西,发觉自谢灵运将中国诗歌带到山水这一片灵动的氤氲中后,江南,便成了文人笔下“出镜率”颇高的“演员”了,如果说一首诗便是一部戏剧的话,那么江南所扮演的角色肯定是青衣:温柔贤淑、凄婉哀怨,令人不禁心生怜惜、想要倾情守护了!江南不比黄土高原的粗犷,不具东北大地豪放,也没有齐鲁平原的神秀,但是它独具了女性的阴柔美,处处流水潺湲、草木含情,让你不禁相惜、不忍想离。也许正是它这独一无二母性光辉,给了那些政治上失意的文人雅士一个精神的寄托之地,使无数游子掮客眷恋忘返。于是才有了红豆生南国、有了二十四桥明月夜、有了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读诗经,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让我遐想了好久,我想古人所谓的窈窕淑女应该是什么样呢?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抑或是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但无论怎么样,她的眼睛一定要漂亮,秋波流转、顾盼生情,恰若江南的瑰丽风光!于是我就想将来总要寻个江南美女才好,现在回头不禁要哑然失笑了。因为我听说每个女孩都是水做的骨肉,每个女孩的骨子里都流淌着江南一样灵动的血液……
想去江南,采一把山的青秀,掬一捧水的婉柔……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