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诗,我读过很多;青春的怅惘,我也曾有过。就这样,一路清风,吹走迷茫。青春的小径上,我学着走向远方。
每次读到杂志上的文章,总是一面羡慕着那些作家们怎样机巧地将平淡的文字转化为一篇娓娓道来,琅琅上口的华章,一面又略带侥幸地用笔尽量找出自己的作文中的支词片句,似乎是在找寻,我为青春缓缓走过而摄下的模糊地影廓。
高中的生活就是这样如此平淡的流过。就像一篇篇我读过的文章般,当时给了我惊艳,可之后却如秋末的黄昏里,那与远处的血色的浓昼之云融为一体的枯叶。随着命运已注定的冬季的到来,化为飘飞着的篝火上的凄美火粒,飘逝。
拂去尘封已久的识字课本上的厚尘,抚摸着那打了卷的封面,心中突然涌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轻轻地翻开第一页,涂鸦般具有后现代抽象意识的两个字——我的名字,便映入眼帘。这是我12年的基点,这是我告别懵懂的标志。这两个字的成长,含了多少泪水,多少踌躇,多少遗憾。
回想刚刚走过的高三,一幕幕毫无褪色的画面,在心潮的澎湃中,交叉而过。这些痛苦中夹杂着甜蜜的记忆,让我如海边拾贝的小孩,漏掉一个都心痛不已。
讲到高三的生活,我总会想起--不知进入高三的哪个月,秋日午后的阳光,不知为何,如此炙热,我用力的甩了甩嗮的发昏的头脑,又无奈的转过头去,好不容易才从无垠的光亮中,发现三尺讲堂上的一个个白茫茫的字母,亦或是汉字……或许我该进文科。真搞不清我的理性思维为何总是被感性所取代,揉了揉太阳穴,低垂着头,不敢有丝毫的怠懈,又蜷首沉入文字与数字交错的思维风暴中。
说到感性,我感觉真的有很多话要说,或许这一段本身就是成熟和青涩的交界处。两个不同世界的交点,总会让人有些敏感。我找不到镜中自己的映像,只因我已迷失了我的前途的方向。青春给予我忧郁的目光,我小心翼翼的探访周围的一切,唯恐伤了,碎了什么。
我无法给自己个合适的定位。每每我为读到的人,遇到的事,而唏嘘,而发省,从而想要奋起时,时光的匆匆,洗刷掉了昨日我刻在苍虬上的印迹。我为自己的自私感到可耻。我知道我是在逃避。成长的烦恼真的让我害怕,于是我不再像童年那般,想快点长大,而是尽量蜷缩在黑暗的一角,企图上帝把我遗忘。
黑暗的日子里,我没学会什么,只记得了淡漠。习惯了不再叙说,习惯了蜷缩。忘记了青春里曾经的忧郁,忘记了笔记本里随意的勾勒。只想起了温暖,想起了期盼的目光。
总算明白了,我不是只为自己而活,我的存在,像一座灯塔,给前方,和不远处的后方,照亮前行的希望。我是一颗不太耀眼的星,在繁烁的流星中,没有几个人会刻意我的轨迹。但是,即使这样,我也有我的方向,就算缘着台檐走过一间又一间屋椽,我会浅插口袋,悠然昂首前方,因为不远方,有一颗喷簿的旭阳。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