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

雅赋网 > 散文随笔 > 短篇散文 > 正文

自由的代价

时间:2011-06-19  阅读:516  作者:筱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小时候,裴多菲的这首诗是挂在妈妈嘴边的童谣。朗朗上口,不用刻意,就已经刻在我心里了。只是年少懵懂,还不懂得生命、爱情、自由的分量,以及它们各自在诗人心中所占的比重为几何。

等及知晓自由的价值时,我已是深陷重重漩涡之中。这囹圄之地虽不关乎具体的权力纠葛,却是用教育观念和传统伦理织结成的无形丝茧,把我缠绕得结结实实。

等到我被另外的一些非主流的思想寻唤至稍有所悟时,我以为自己真的见识到了鸿蒙初开时的那道亮光。踉跄前行,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游走,我才知晓这聪明未必就比糊涂好。那郑板桥倦行半生,叹了一句“难得糊涂”。再到趣味的王国中寻得一片清纯和空灵。那苏东坡更绝,儿子出世时,他不像寻常父母一样对之寄予殷殷的期盼,而是提笔挥就一首七绝“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无奈和洒脱一并让人沉思。可喜的是,这东坡居士大隐隐于市,无论是位极人臣,还是贬走到蛮荒之地,他都能在承担和超脱中游刃有余。不执拗,也不虚无,做了真正的自由人。

子瞻的境界获得在生命的大起大落之后,是在佛理、艺术中和了儒道的执着之后修炼得来的。当然,还要辅之于他自身天才的悟性和不羁的性情。这生命状态还有另一种可能,心向往之。

可是,自由有时候更多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教士和牧师被赶出了教堂。教徒开始直面上帝,聆听上帝的旨意,并他忏悔。此时,自由和恐惧一同袭来,后者更甚。因为千百年来,教民们已经习惯了间接地被告知上帝的意图,习惯了不假思索地相信上帝之子的传旨。自由带来的是对自身的怀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强大到直面上帝并与之对话。

很多时候,自由让一锅温水沸腾起来。怠于思考者被烫得体无完肤,主动求索者却像是被注入了一剂兴奋剂,让思维的触角蔓延的更广更远。中国总是出现大乱和大治相连的历史,乱世也往往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殊不知,礼崩乐坏之际,所有人的行为路线都呈现出凄迷未知的状态。恐惶和不安带来的是对自身命运、国家前途的重新思考和不懈求索。风起云涌之际,英雄也开始拔刀出鞘,思想家纷纷横空出世。自由到了泛滥的地步,社会便会以自身的规律重组。各路人马各就其位,大治来临,历史又开始新一轮的轮回。

对于个人,对于历史来说,自由的代价都是沉重的。当然,中国历史上也有些辉煌是在极端高压的状态下成就的。比如说,清代的文人在重重的禁锢中只好把聪明才智用在了索隐和考证上,为中国的学术总结做出了莫大的贡献。可也就是在那个时侯,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至今还在追赶。

作为个人,为了避免被就业、被增长、被消费,还是清醒一点儿好。

相关专题:代价 自由 生命 历史

赞(0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欢迎评论,感谢支持!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短篇散文心情散文抒情散文爱情散文伤感散文优美散文经典散文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