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天,我们聚焦曹氏古法造纸文创产品的直播宣传。走进传承人的工作室,空气中弥漫着纸浆特有的草木清香,墙上悬挂的纸画、各种样式的纸张,无声诉说着这项技艺千年的历史。为了让直播更生动,我们团队提前做足功课。我们将曹氏古法造纸的历史拆解成趣味知识,把文创产品与现代生活场景结合。直播时,团队成员手持用古法纸张制作的笔记本,讲述"一张纸从树皮到成品需历经多道工序"的故事时,屏幕上不断弹出"古人智慧太了不起"的留言。我们团队还展示了许多精美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注意力。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表达,而我们搭建的不仅是传播桥梁,更是连接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纽带。
第二天清晨,我们跟随村委会的步伐,来到了构树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构树在晨雾中舒展枝叶,宛如绿色的海洋。村委会的干部热情地介绍构树叶的作用,即可以制作茶叶。他带领我们学习采摘技巧:要选叶片完整、色泽鲜绿的嫩叶,避免损伤主干。
在采摘过程中,虽然太阳很猛烈,但我们依然坚持摘树叶。弯腰劳作时,指尖触碰到叶片上细密的绒毛,感受到的不仅是植物的生命力,更是乡村发展的蓬勃动力。装满叶片的背篓越来越沉,我的内心却愈发轻盈——每一片构树叶,都是乡村振兴蓝图上的生动注脚。
这两天的实践,让我对"三下乡"有了全新的理解。在直播镜头前,我见证了非遗文化的破圈新生;在构树基地里,我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实践能力,更让我明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要当乡村振兴的践行者。未来,我愿继续扎根乡土,用青春的力量,为乡村发展书写更多动人篇章。
阅读感言